税收年均增長249%估值億元以上企業65家創客平均年齡26.4歲
杭州灣信息港:年輕小鎮蕭山“硅谷”
不久前,杭州地鐵7號線(江南段)正式開通。這條紫色的地下“大動脈”,一頭連着杭州蕭山國際機場,一頭連着奧體等杭州擁江發展核心。它的運行,預示着蕭山打開了一條資源要素與杭州核心區域無縫流動的全新通道。
在這條“大動脈”上,一個叫做“明星站”的站點,格外引人注目。
6年前,這裏還是“明星村”,周邊甚至連一輛公交車都沒有;6年後,“明星村”退出歷史舞台,與“明星站”一同登場的,還有坐擁3條地鐵線、17條公交線路的蕭山信息港小鎮(以下簡稱信息港小鎮)。
交通從來都是一個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截面,信息港小鎮同樣如此——
她年輕。自一期建成以來,這個僅僅6歲的創業天堂,被稱為蕭山“最年輕的小鎮”。説她年輕不是論成立時間的長與短,而是這裏3萬多名創業者,創客平均年齡僅26.4歲。
她澎湃。短短6年間,她成了蕭山區第一個省級特色小鎮,累計引進培育了5家獨角獸企業、16家上市企業、65家估值超億元企業、85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税收年均增長249%,3萬餘名創客熱切地把信息港小鎮稱為“蕭山硅谷”。
政府主導專業運營
產業集羣並行迸發
發展數字經濟,在國內尤其是杭州已有模式可循。但對於蕭山這樣的製造大區、強區而言,數字經濟不能照搬其他地方的發展經驗,必須結合自身產業基礎、發展階段,因地制宜,繼而進行一場後發先至的趕超跨越。
而這一重任落在了信息港小鎮這樣的第一批拓荒者身上。彼時信息港小鎮尚未成立,作為首任“鎮長”的韓夢龍,為了探索具有區域特色的創業創新路徑,背起雙肩包,把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的優秀科技園區跑了個遍。在3個月考察結束後,他提出了“政府主導、企業專業化運營”的小鎮建設模式,以“互聯網+”“人工智能+”為特色產業定位,目標把信息港小鎮打造成為科技創新驅動的新引擎、兩化深度融合的示範區。“事實證明,這一基調奠定了信息港小鎮如今的發展勢態。”如今的信息港小鎮黨委書記韓夢龍認為:“‘十四五’期間,浙江和杭州要打造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區域創新高地,政府在產業上的統籌佈局十分重要,但靈活快速的市場化手段同樣不可或缺,這正是信息港小鎮過去幾年一直在探索的。”
數字健康名企——微醫的一次別離和一次迴歸,更是驗證了信息港小鎮路徑選擇的正確性。
時間回到2009年,微醫的前身掛號網,出於對互聯網人才的需求,離開了蕭山。當信息港小鎮一期建成,向外界發出了蕭山佈局數字經濟的信號,增強了蕭山對互聯網產業的吸引力。對蕭山有着深厚感情的微醫沒有猶豫,整個團隊重返蕭山,成為入駐信息港小鎮的首批企業。
6年來,微醫的茁壯成長高度契合了信息港小鎮蓬勃發展的軌跡。在信息港小鎮成長為蕭山首個省級特色小鎮的同時,微醫從最初團隊人數不到100人、估值不足1億美元的公司,成長為擁有3000多名員工、估值超100億美元、籌備IPO的互聯網醫療獨角獸企業;從最初的一層樓辦公空間,到規劃146畝的國際數字健康中心,發展速度令人矚目。
而在微醫創始人廖傑遠的回憶中,韓夢龍經常在園區食堂和包括他在內的創業者吃飯、聊天,發掘企業的需求,每天早出晚歸,幾乎全年無休,“政府領導這種服務意識、服務態度、服務理念貫徹始終,沒有變化。”
政府主導挑選賽道後,招引項目要主動出擊,服務企業更要專業化、接地氣,這是蕭山從微醫的迴歸與成長當中探索的發展經驗。僅用6年,信息港小鎮經歷了從“0”到“1”到無窮大的蜕變,數字產業呈現集羣發展態勢。
如今以微醫集團為龍頭的中國智慧健康谷,就集聚了200餘個優質項目:生物科技公司歌禮、疫情期間以數字影像技術助力新冠肺炎篩查的健培科技、蕭山區最大的第三方核酸檢驗機構美聯醫學、運用DOBI智能乳腺篩查及分級診治系統向中國女性第一“殺手”乳腺癌宣戰的杜比醫療、一站式基層醫學檢測服務實體平台雲呼科技等。
2017年5月,科大訊飛與杭州市人民政府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面對科大訊飛的各項需求,蕭山區政府與信息港小鎮層層快速響應,一條龍代辦所有事項,上下同心推進項目落地。也正是優質的服務與蕭山廣闊的人工智能發展前景,讓蕭山在激烈競爭中贏得優勢,築巢引鳳,開啓了蕭山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新篇章。
科大訊飛落户後不久,一知智能、知衣科技等人工智能優質項目紛至沓來,浙大睿醫人工智能研究中心、訊飛人工智能研發中心、浙大·一知人工智能研究中心等產學研平台也紛紛落地,2020年11月,信息港獲評杭州市唯一一個國家火炬新一代人工智能特色產業基地,進一步促進高端資源集聚。
6年間,這些龍頭企業、優質項目帶動產業集聚,奠定了信息港小鎮1個“智慧港”和X個“智慧谷”的產業集羣發展模式,以微醫集團為龍頭的中國智慧健康谷、以科大訊飛為龍頭的中國人工智能谷、以新奇點為龍頭的中國智慧交通谷、以華瀾微為龍頭的中國集成電路設計谷等具有鮮明特色的產業集羣,通過以企引企,進一步強鏈、補鏈、拓鏈,形成了“頭部企業+獨角獸+初創企業”全產業鏈發展的優質生態。
灣區競速破舊立新 數字夢想持續孵化
屹立長三角,扼守杭州灣。簡單十字,便將信息港小鎮得天獨厚的地理區位優勢描述得淋漓盡致。
灣區,在不同空間、不同時期演繹着不同的發展模式,唯一不變的是,不論何時何地,都顯現着創新引領、高度開放、集聚發展等特性。作為蕭山全區創新發展的先發之地,信息港小鎮所肩負的使命,是在灣區競速中率先破舊立新,孵化數字經濟趕超跨越的夢想。
信息港小鎮建立之初的定位是成為新興經濟的發展搖籃。開園當年便成功申報杭州市級科技企業孵化器,次年順利成為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到2016年衝頂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此後連續4年被評為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優秀(A類),成為浙江僅有的三家平台之一。
作為浙江省科技企業孵化器協會副理事長,韓夢龍深諳互聯網時代創新孵化的重要性,堅持打造“眾創空間(創業苗圃)-孵化器-加速器”這一科技創業孵化鏈條模式。在不斷的努力下,信息港積極引進了灣區孵化器、微軟雲、網易聯合創新中心、阿里雲創新中心等12家知名雙創平台,成功培育了3家國家級眾創空間、3家省級眾創空間、2家市級科技企業孵化器,逐漸形成以信息港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帶動下的園中園模式,為小微企業成長提供搖籃。
在各方資源匯聚下,信息港小鎮藉助各平台的空間、資源優勢,協同孵化優質項目,吸引高端人才落地。據統計,小鎮內65個估值超億元的項目中,有三分之一由各創新平台引入,小鎮內4700餘名碩士以上人才中,近一半來自於各創新平台引入的人才團隊。
灣區孵化器更是其中的佼佼者。2018年,灣區孵化器簽約落户,依託強勁資本和優質服務優勢,成立第一年便吸引了眾多上市企業、獨角獸、準獨角獸項目,以及來自世界500強企業、知名學府的優秀海歸人才,並在3年內成功完成市級、省級、國家級眾創空間“三級跳”。
然而隨着創新項目的不斷湧入,信息港小鎮已有的空間已經跟不上發展速度,積極謀求新解法的信息港小鎮,把目光瞄定在周邊區域的舊廠房上,這些存量廠房潛力無限,只要利用得當,便會煥發無限生機。
事實上,信息港五期浙江大學杭州國際科創中心啓動區塊、八期灣區數字公園及九期杭州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園等多個創新載體,都脱胎於存量廠房。
2020年5月,灣區孵化器與蕭山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合力共建的灣區數字公園正式開園,在短短的半年內實現空間去化率達95%,簽約項目30餘個,包括準獨角獸企業4家,成為蕭山存量升級的示範樣板。
當腳手架逐漸移除,這片藴含創新活力的“築夢理想國”躍然眼前,白色的片狀幕牆如一隻和平鴿揮動羽翼,等待着向懷揣夢想的創客送去橄欖枝。從廢舊廠房到現代化的創意空間,從傳統工業到引領未來的數字經濟,這座重生的建築見證着城市的發展,也鐫刻着產業革新的時代軌跡。
2020年9月12日,浙江大學微納電子學院從玉泉校區跨江而來,搬遷入駐信息港五期浙江大學杭州國際科創中心,院長由蕭山全職引進的首位院士吳漢明擔任。自此,前端人才培養和後端產業化實驗在同一個園區無縫對接。
毋庸置疑,浙大杭州國際科創中心是一種全新的存在,它既是新型大學校區,也是開放科技園區,更是卓越創新特區。有人説它是“四不像”,就是因為還沒有確切的先例可尋,沒有可供“描摹”的對象。但創新,本就是一個不斷打破“路徑依賴”、實現自我突破的過程,於浙江大學是如此,於杭州市和蕭山區更是如此。
浙大杭州國際科創中心落户杭州蕭山區也絕非偶然。一方面,杭州的擁江發展戰略需要在沿錢塘江一帶尋找一個強有力的發展引擎。另一方面,蕭山雄厚的製造業基礎,也將為浙大杭州國際科創中心提供豐富的研發應用場景。
這種創新、集聚、溢出效應正隨着信息港的擴容之路逐步放大。6年來,信息港小鎮佈局並規劃了一至十一期,一幢幢創新現代樓宇拔地而起,一個個廢舊廠房華麗轉身,信息港特色產業不斷集聚,創新效應不斷釋放,僅2020年,全年新建成運營創新空間達53萬平方米,持續推動產業在這方土地上成片發展。
未來3年,信息港小鎮將落地超300萬平方米體量的創新平台及總部大樓建設,逐夢錢塘江國際創新帶“創新樞紐”的大幕已悄然拉開。
創新園區創業家園 貼心服務精準解難
既要引人才,更要留人才,築巢引鳳,搭建廣闊的發展舞台。
走進信息港小鎮黨羣服務中心,入眼便是一處專門設立的創新服務大廳,在這裏,精簡快速的辦事窗口一站式鋪開,資質申報、人才認定、法律顧問、社區服務、工商註冊等30餘項服務專人對接、一次性辦理,精準錨定企業發展需求,不斷刷新創業體驗,讓服務真正下沉至基層。
面對全球經濟下行壓力,2020年4月,信息港聯合開發區管委會、灣區孵化器啓動“創新杭州灣”戰略品牌,截至2020年底,累計舉辦16場創新大賽、項目路演,積累400餘個項目資源池,落地30餘個項目;推出“創新下午茶”政企溝通平台,邀請創新企業與政府展開面對面交流,舉辦9場以來,累計解決各類發展難題39個,為創業項目提供融資獎勵、5213政策等扶持資金超9235萬元。
在第四期“創新下午茶”上,放棄數百萬年薪回國創業,成立高端母嬰品牌貝康國際的年輕CEO向華,分享了選擇落户信息港的原因和來到這裏的感受:“信息港對創業者非常友好,讓我感覺到政府和企業是一個很對等的關係,會在第一時間將政策和服務落實給企業。”
而作為年輕一代的創業者,向華還有另一個身份——世界青年領袖聯盟總祕書長,曾帶領新加坡管理大學青年代表參觀信息港,開展不同國家、領域間的思維碰撞,助力搭建青年領袖間學習、交流的平台。2019年末,向華將世界青年領袖聯盟中國區代表處落地信息港小鎮,希望以此為基點,加強蕭山國際人才交流氛圍,提升全區國際化水平。他説:“國家和時代賦予了我們這一代人創業的機會,作為年輕留學生創業者,我更應該付出努力,為國家和社會持續創造價值。”
“創業有深度,服務有温度”。這是信息港小鎮團隊一直秉承的服務初心,面對這些心懷創業夢想的年輕創業者,信息港企服部牽頭各部門提供“一對一”上門服務,在傳達政策、協助企業開展各類資質申報、人才認定工作的同時,持續瞭解並收集企業發展痛點,“對症下藥”推出服務新手段。
就企業人才招引需要,信息港自2016年起推出“e港招才”品牌,從專場招聘、精準面試,再到視頻面試、直播帶崗,信息港的招才引智思維不斷轉變,藉助數字化手段,5年間累計舉辦了50餘場形式各異的招聘活動,參會企業達6000餘家次,吸引了來自全國的10萬餘人次參與,為信息港小鎮及周邊地區企業成功招引近萬名人才;在深化信用體系建設方面,作為信用建設省級試點,持續升級企業創新券、出行微公交、醫療大健康等九大“信用+園區”應用場景,推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應用場景逐步完善;在助力企業降本增效方面,信息港推出創新券服務,兩年內面向園區200餘家企業累計發放創新券850餘萬元,為中小微企業在購買金融、財務、法務、科技申報、知識產權、雲流量六大類服務時進行抵扣,提升蕭山創新創業熱度.……
與此同時,2020年這極不平凡的一年,信息港以“最多跑一次”改革理念為指導思想,立足小鎮信息技術和數字資源集聚的優勢,充分發揮“五朵雲”模式優勢,即雲服務、雲招商、雲招聘、雲平台、雲課堂,結合線下“強佈局”,全力幫助小鎮企業戰疫情、促發展。
“暖人暖心,面對我們的需求,信息港都會層層迅速響應,一條龍辦完所有事項。”這是小鎮企業的由衷感慨。品牌服務的不斷創新,不僅讓信息港創業者親切擁抱“星辰大海”,創業發展的腳步走得更加從容自信,也讓數字經濟有了“定海神針”,以更強的發展潛力和抗風險能力,在創業創新的大潮中“乘風破浪”。
三生融合別樣精彩
共建共享品質生活
去年9月,2020杭州文旅峯會·新經濟會議目的地產業交易會在杭州舉行。會上,“杭州數字經濟旅遊十景”首次亮相。“杭州數字經濟旅遊十景”媲美家喻户曉的“西湖十景”,彰顯杭州創新活力之城的別樣精彩,其中就包括信息港小鎮。
從成功創建國家3A級旅遊景區,到成為首批“杭州數字經濟旅遊十景”之一,信息港小鎮不僅自然風光旖旎、創業生活配套齊全,更有着極具優勢的數字經濟旅遊資源,打造生態、生產、生活“三生融合”的未來社區式創業生態,讓“小鎮居民”共享品質生活,讓參觀的旅人盡興而歸。
而不為人知的是,6年前,這裏還是一片荒蕪之地,彼時為了解決園區創業者孩子放學後的去處問題,韓夢龍將新華書店與奶茶店相結合,信息港婦聯隨後在此成立“小候鳥基地”,安排志願者進行照顧,讓企業員工安心工作;為了解決員工的上下班交通問題,韓夢龍及其團隊一遍遍地跑公交公司,並引進了當時全區首條微公交線路。
如今在這裏,人們可以乘坐新奇點5G自動微公交,體驗公開道路上的無人駕駛,還能探訪微醫智能醫務室、科大訊飛人工智能展廳,體驗“互聯網+醫療”“人工智能+”“5G+”等前沿應用,與黑科技來一場奇妙的互動。
這些黑科技也無一不受到參訪遊客的青睞,一位青年參訪者説:“數字經濟對於一個城市來説,既是發展的體現,也是名片的展示。在信息港,我能真實體會到新經濟發展、技術突破帶動基礎設施的提升,給我們帶來生活上的便捷。”毋庸置疑,當數字經濟與旅遊景點相交融,帶來的不僅是旅遊資源的創新性探索突破,更是人民生活水平的高品質優化提升。
在信息港小鎮,數字經濟產業正不斷與智慧、生態、以人為本的民生服務相結合,而專業貼心的服務、豐富多彩的活動、日益健全的配套,讓創業者真正成為“小鎮居民”,積蓄了滿滿的幸福感。
相比6年前的人煙寥落、配套匱乏,如今的信息港處處洋溢着勃勃的生機。走進信息港廣場,一面季度活動策劃展板躍然眼前,向“小鎮居民”展示每季度特色活動,從創新賽事到申報培訓,從黨日觀影到節慶主題活動,從交友聯誼到遊園慶典,不僅滿足了園區內創業者的所需、所想、所求,更吸引了創投機構、考察團隊、周邊居民等前來“淘金”,在快節奏的工作之餘享受生活的樂趣和温情。
閒暇時光,小鎮創客在籃球場上、健身房中揮汗如雨,釋放一天的疲憊;週末傍晚,家長帶着孩子漫步“院士林”,瞭解每棵文旦樹背後的院士故事;星巴克內,創業團隊展開頭腦風暴,探討下階段方案;跨湖樓·蕭從薈協作餐館內,一同見證蕭山從江兩地東西部產業協作成果;新華書店中,小鎮創客與放學的孩童相處甚歡,一同“充電”;不遠處的信息港公園,一支社區薩克斯樂隊在傍晚時分開始演奏,讓人心曠神怡……
為解決“小鎮居民”單身人士的婚戀問題,信息港小鎮黨委盡心當好孃家人,連續5年舉辦聯誼交友活動,為青年男女搭建溝通交流的平台,讓更多創業人才在蕭山結緣、安家落户。
創業需要安家,小鎮內還配備了浙江省首個以特色小鎮命名的幼兒園、小學和中學,切實解決了小鎮創業者子女的就學問題;智能醫務室、華佗互聯網國醫館,以及建設中的開發區醫院、規劃中的微醫國際數字健康中心,滿足小鎮及周邊居民就醫需要;而杭州地鐵7號線的開通,公交轉運中心、微公交、5G自動微公交的配置,更讓信息港小鎮與杭州主城區的距離無限縮小。
如今,圍繞核心區向外延伸,在信息港小鎮3.04平方公里範圍內,各類醫療教育、公共交通、休閒娛樂等“硬配套”和“軟服務”雙管齊下,以打造“未來社區式”特色小鎮的姿態,讓美好生活觸手可及。
作為浙江省特色小鎮建設的先行者、親歷者和見證者,在信息港小鎮建設者心中,這裏不僅是創業福地,更是生活樂土。“在有限的空間裏構築起一個產業特色鮮明、生態環境優美、多種功能疊加的產、城、人、文相互交融的有機整體,是獨屬於特色小鎮的高質量發展之道。”
相關新聞
蕭山網版權聲明
